今天是:

临沂市“整村赶平均”工程的价值研究

临沂市残联为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残疾人扶贫开发的要求,针对临沂市农村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普遍低于所在村平均水平以及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整村推进残疾人生活水平赶上所在村平均水平”工程,简称“整村赶平均”工程,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中残联、省残联领导的重视。det365中文创新发起的“整村赶平均”工程,充分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利用各个村居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以扶持种植、养殖、加工、家庭副业等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的帮扶农村残疾人提高经济收入,在为农村残疾人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探索了出一条切合农村实际的扶残助残之路。笔者近日调研了费县大田庄乡臧家庄村“整村赶平均”工程的开展情况,深感“整村赶平均”工程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推广。

一、臧家庄村“整村赶平均”工程的基本情况

费县臧家庄村位于大田庄乡驻地北5公里处蒙山脚下,属于蒙山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山区村庄, 饲草资源丰富。该村村民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和丰富的养殖经验,发展养殖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费县残联经过对市场的充分考察和多方论证,决定在该村建立残疾人特色养殖就业扶贫基地。同时积极地向畜牧专家请教,拟定发展特色养殖项目为养殖蒙山黑羊和波尔山羊。蒙山黑羊因其纯天然喂养和肉美味鲜而远近闻名,又因其生长缓慢和数量稀少而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波尔山羊是山东省牧区优良羊种之一,属绒、毛、肉兼用型羊,主要特点是胸腰肋圆,体躯粗壮,四肢健壮有力,耐粗抗病,合群性强,该养殖项目风险小,效益明显。按当前的市场行情,购买一只蒙山黑羊羔约300多元,(30斤,每斤10元)长成成羊约80多斤需要喂养三年左右,三年内每只山羊可产羊绒2.5斤。每斤180元左右,每只成羊出售后可实现收入800元(按每斤10元计算),喂养全部用草料无成本,由此推出喂养一只蒙山黑羊三年纯收入为1090元,每只蒙山黑羊每年可实现纯收入360元。五只山羊每年收入约2000元左右。购买一只纯种波尔山羊羔约300多元(每斤10元),5个月左右出栏能长到80斤左右,成羊出售价格为每斤8元,可实现收入640元,养每只波尔山羊每半年可实现纯收入340元。五只就能收入1800左右。根据以上市场行情分析如果每个残疾人家庭养5只羊,一年的最低纯收入仅此一项就平均在2000元左右。该村共有残疾人34人,分布于30个残疾人家庭户中,均以种植业为主,附带少量的牛、羊、猪、兔的养殖。费县残联与村残协从中选择了15户既有一定劳动能力、又有致富愿望和养殖经验的残疾人家庭户作为特色养殖基地的首批扶贫对象,计划每户投放母羊羔5只,通过基地种羊配种繁殖,每户可实现年收入2000元左右。同时,依靠特色养殖基地,负责为残疾人户提供优良的蒙山黑山羊和波尔山羊品种以及帮助敦促羊舍的落实和修缮,并且积极协调为残疾人户联系产品销路,以确保残疾人户的经济收入。另外,计划聘请技术专家开展以养殖为主的技术培训和对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成员在技术上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准备举办几期以养殖羊、兔,鸡为主的特色养殖培训班,辐射带动周围村庄的残疾人户发展养殖业,让更多的残疾人户共同致富。  

经过全面考察和科学论证,2008年11月,费县残联与大田庄乡残联、臧家庄村残协签订了共建“残疾人特色养殖就业扶贫基地”协议,由县残联投入扶贫资金50000元,用于“残疾人特色养殖就业扶贫基地”的建设。扶贫基地利用部分资金先期购买了一只波尔山羊种羊和30只波尔母山羊,将30只母羊分别投放给15户残疾人家庭供其饲养,每户2只。目前,30只母羊长势良好,都已进入产崽期,其中已有13只母羊产下17只羊羔。预计半年内15户残疾人家庭将会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二、臧家庄“整村赶平均”工程的经验评估

大田庄乡臧家庄村利用本地资源和养殖优势,扶持帮助残疾人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使残疾人家庭赶超本村平均收入水平,其做法具有相当的推广价值。

(一)突出地方特色,利用区位优势

大田庄乡臧家庄村“整村赶平均”工程,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考虑到本村经济收入实现的方式,充分利用本地的养殖资源和养殖经验,采取技术扶持的方式,建立“残疾人特色养殖就业扶贫基地”,帮助残疾人家庭实现经济收入的稳步提高,这种做法具有明显的示范意义和普遍的推广价值。

“整村赶平均”工程就是考虑到各个村庄自身的条件、环境有所差异,各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和特定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可能制定统一不变的模式。各乡镇残联、各村协必须结合自身的条件,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增长方式,因地制宜的制定残疾人帮扶计划。臧家庄村“整村赶平均”工程所提供的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的方法,可供借鉴、参考,而不能照抄照搬。

(二)注重长期效益,实现持续发展

臧家庄村“整村赶平均”工程没有限定于眼前利益,而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长远。残疾人特色养殖就业扶贫基地的建立,为当地残疾人家庭搭建了长期致富的平台,相当于扶贫基地利用有限的资金“供鸡下蛋”,残疾人家庭收蛋孵鸡,鸡生蛋,蛋生鸡,从而实现滚动和持续发展,保证残疾人家庭的长远经济效益。这种帮扶方式避免了单纯的扶持的短期效益,使得一次性投资产生持续的、不断增长的经济效益。

由于臧家庄村养殖资源丰富,饲养蒙山黑羊和波尔山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适合于一般残疾人家庭,因此,扶持每个残疾人家庭5只母羊羔,利用扶贫基地的种羊进行交配繁殖,可以保证残疾人家庭的年经济收入不低于2000元,而且收入会不断增加,这就保证了残疾人家庭长期的经济收入。

三、大田庄乡臧家庄村“整村赶平均”工程的思考

大田庄乡臧家庄村“整村赶平均”工程还在探索、实践阶段,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一)党委、政府的重视是推进“整村赶平均”工程的重要保证

大田庄乡臧家庄村“整村赶平均”工程是在县残联和大田庄乡党委、政府和乡残联以及村委、村残协的共同努力下开展起来的。在实施“整村赶平均”工程过程中,费县残联和大田庄乡党委、政府等有关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派人到藏家庄村实地考察,并与该村村委、村残协一起探讨实施“整村赶平均”工程的切实可行的模式。经过多次考察、调研,结合臧家庄自然资源优势,决定建立残疾人特色养殖就业扶贫基地,以养殖蒙山黑羊和引进波尔山羊为载体,为帮扶残疾人赶超本村平均生活水平做实事,得到广大残疾人以及其他村民的一致赞扬。没有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领导的重视,没有残疾人基层组织的积极运作,“整村赶平均”工程只能流于形式。有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整村赶平均”工程才能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二)县、乡、村残疾人基层组织是推进“整村赶平均”工程的依靠力量

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的最弱势群体,其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由于受到农村自然条件的影响,一些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确实令人担忧。“整村赶平均”工程的目标就是以贫困残疾人较多的行政村为重点,以增加残疾人收入和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以扶持种植、养殖、加工、家庭副业等项目为载体;以点带面,科学规划,整合资金,强化措施,综合开发,整体推进,使残疾人收入稳定增长,缩小和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为迈入小康创造条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农村残疾人基层组织,因为他们最贴近农村残疾人,最了解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特殊需求,也最熟悉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实际和经济增长的方式,容易寻找“整村赶平均”工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确定科学、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残疾人扶贫项目,真正实现“整村赶平均”工程的工作目标。臧家庄村“整村赶平均”工程等顺利实施,充分证明了农村残疾人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没有农村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广泛调研和积极投入,“整村赶平均”工程就很难顺利开展起来。

(三)科学论证,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

“整村赶平均”工程的实施,没有统一的框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施“整村赶平均”工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户而异、分类施策的原则,“一村一计、一户一策、一人一法”。要充分考虑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准备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全面、科学的论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区位资源优势,借鉴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经验,探索适合于残疾人的致富项目,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同时,先从示范点抓起,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农村残疾人增加收入,真正受益。

创办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借鉴公司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残疾人基层组织的管理职能,形成简化、高效的管理体制,确保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有效和健康运行。

(四)利用有限扶贫资金,建立新型运作模式

残联系统的扶贫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并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多的效益,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全面推进“整村赶平均”工程,值得我们思考。

费县残联为臧家庄村“整村赶平均”工程(残疾人特色养殖就业扶贫基地)先期投入扶贫资金50000元。自2008年11月投放资金,前期为15户残疾人家庭购买30头波尔山羊羊羔,目前长势良好,都已进入产崽期,很快会见到经济效益。但扶贫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县残联不可能为每个村庄投入足够的扶贫资金。笔者认为扶贫资金的投入应该借鉴市场运作的方式,既不是一次性无偿投入,也不是单纯的市场运作;既有扶贫的性质,又有经营的性质。该项投资必须构建一种崭新的运作模式——经营化与扶贫化的结合,扶贫是目的,经营是手段。经营所产生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即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扶持资金,使他们在扶持资金的支持下脱贫致富,与健全人一道奔小康。如臧家庄村的特色养殖就业扶贫基地,可以利用合约的方式,让15个获得扶持的残疾人户每年为基地无偿提供一只羊羔(相当于投资的部分利润),每年15只,这15只羊羔又可扶持3个残疾人家庭(每家5只),5年即可回收65只羊羔,可以扶持15户残疾人家庭,也相当于5年收回投资。如此循环往复,有限的投资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扶贫效益。经营化与扶贫化结合的运作模式目前尚无可供借鉴的成熟做法,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探索。

臧家庄“整村赶平均”工程(残疾人特色养殖就业扶贫基地)虽然在有些方面还不够完善,但他们毕竟走出了坚实的有成效的一步。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残疾人基层组织只要联系当地实际,努力寻找顺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扶残助残的新路子,搭建起帮助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平台,认真实施和推进“整村赶平均”工程,就一定能造福于更多的农村残疾人家庭,使更多的农村残疾人共享改革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王纪明系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临沂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

上一条新闻:
以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为基础推动“两个体系”建设
下一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