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人康复训练与职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临沭县特殊教育学校

 

【论文摘要】

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对残疾人产生终生影响的文化教育有了显著提高,康复训练与职业培训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残疾人的生活与就业需求。残疾人文化教育的显著提高得益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普及和规范运作,各地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对残疾人开展了康复训练与职业培训,各级残疾人工作机构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办学经验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还能起到理想的康复训练与职业培训效果。

【关键词】

残疾人      特殊教育学校    康复训练    职业培训    重要作用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残疾人口中,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其中有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残疾人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有8.45%,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有27.69%;全国城镇残疾人口中,在业的残疾人为297万人,不在业的残疾人为470万人,就业率仅为38.7%,尚有61.3%城镇残疾人未得到就业安置或丧失劳动能力。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影响残疾人终生需要的文化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和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相比,文盲率从68%降至现在的43.29%,7—15岁残疾儿童入学率从不足6%提高到63.19%。影响残疾人社会生存的就业情况却呈现下滑趋势,未就业的比率从49%增长到61.3%。曾接受过影响残疾人生活质量的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仅为8.45%,与《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欠发达地区农村70%以上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这一任务指标相差甚远。

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对残疾儿童实施义务教育的重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系统康复的过程,也是培养残疾儿童生存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过程。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人教育康复和职业培训的作用,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经验来看,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丰富的特殊教育资源为残疾人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提供了物质基础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每个市(地)各办一所盲童学校,50万以上人口的县各办一所聋童学校,每县有1至2所独立的弱智学校,各乡镇小学都设有弱智班,有力地保障了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省通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与扩大办学规模,对在校残疾学生实施了免收杂费、住宿费、书籍费和补贴生活费的“三免一补”政策,现已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自2006年开始又对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实施了教学仪器配备与更新工程,使我省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康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师资配备方面,我省更是早规划、早实施,1983年在泰安师范学校增设了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在总结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经验的基础上,1985年又将昌乐师范改办为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为我省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了大量特教师资,现已满足了我省盲、聋和弱智等残疾儿童的文化教育与康复训练需要。

二、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

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束后,残疾人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经过19年的努力,已使我国残疾儿童入学率提高到63.19%,使残疾人文盲率下降了24.1个百分点。资料显示,我省的义务教育水平已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适龄盲童与聋童全部入学,在轻度智障学生随班就读的基础上,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大量招收中重度智障学生,使这些智障儿童可以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专业的特殊教育,这也为盲、聋、弱智三大类残疾儿童集中开展康复训练提供了便利。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训练内容包括言语训练、功能训练、认识训练、自理训练、家政训练、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特殊教育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实际上也就是综合康复的过程,如在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文化教育和衣食住行进行规范管理的过程中,也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对残疾学生进行了综合康复。“依托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盲、聋、弱智的残疾人康复”作为“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康复主要措施,但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很难有资金大量购置专业的康复设备和承担康复费用。为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现已有部分基层残联从资金和设备配备上大力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指导和帮助学校进行残疾人康复训练。如临沭县残联就将聋儿、智残康复指导训练中心设在该县特殊教育学校,并对贫困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取得了很好的康复效果。

三、依托特殊教育学校从源头上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应做到内容落实、师资落实、场地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现有的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按照规程要求,把残疾儿童的职业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把这项工作视为社会发展赋予特殊教育的神圣使命,把残疾人群体的健康稳定和安居乐业作为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特殊教育学校所取得的职教成果。近年来,我省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开展的职教项目能够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本地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课程设置,具体说来有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制作、手工编织、刺绣、刻瓷、印刷、烹饪、修理和美容理发等专业;开展职教的成功做法主要有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布局,学校与企业联合形成教育合力,将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通过对残疾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了他们具有一技之长或几技之长,具有了初步的就业能力。

2、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培训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基层残联做出大量工作,有的在特殊教育学校内建设职业培训基地,有的积极与企业协调促成校企联合,实行订单培养,有的推荐与保送残疾学生参加上级残联教育就业保障部提供的公益性残疾人培训。但也有的基层残联认为与特殊教育学校不属于隶属关系,在政策与资金上扶持力度不够。多数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因受办学资金限制,只能把义务教育做好,而需用大量资金、场地、师资的职业培训只能停留在计划上,也有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把学生推荐到高一级学校学习,回避了职业培训。这种做法的结果致使相当一部分家庭贫困的残疾学生因交不起高额学费不能继续接受教育,失去了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这些残疾学生因无职业能力有的依赖父母供养,有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3、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残疾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劳动教育也随之得以开展,这种劳动教育不仅使残疾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残疾学生自立自强的自信心、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积极主动的劳动意识,这种自信心与观念意识能够影响他们终生的发展。现我省残疾儿童入学率已达95%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与学生共同生活学习了9年,师生之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特教老师不仅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着残疾学生的未来着想,还熟知残疾学生共性的心理特征,熟知每一个残疾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这在参与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等工作中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有很多福利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很好地与就业残疾人相处,甚至出现对立现象,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情感投入和不了解残疾人心理特征。

我省特殊教育学校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已延伸学制,成立职业高中部。从文化程度、职教经验和学生体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切实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已水到渠成。因此各级残联要“充分发挥具有特殊教育手段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的作用”,给予特殊教育学校在政策、资金、场地与项目上的大力扶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指导残疾人就业,切实为残疾人造福,为社会减轻负担,为共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上级领导始终把满足残疾人终生需求的教育康复和职业培训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特殊教育学校从文化教育入手,综合性地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人工作中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3、2007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

5、山东省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关于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和后续工作报告

6、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残疾抽样调查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条新闻:
盲人按摩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下一条新闻: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残疾人优惠扶助工作